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doc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XX年2月至XX年10月入我科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按入院先后分2组,伊布利特组患者34例,普洛帕酮组33例,分别静脉应用(广2次,每次10min推注)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o结果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转复窦律分别为90%和65%。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21±19)min和(35±8)mino结论伊布利特与普洛帕酮比较,具有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疗效确切,转复窦律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期间应注意心率及QT间期的监测。【关键词】伊布利特;室上性心动过速;;舒张压110mmHg;⑦血钾48h者已给予正规抗凝治疗;②经I类、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已停药5个半衰期或以上;③年龄18~70岁;④体重>60kg;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院顺序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伊布利特组34例,普罗帕酮组33例。①注药前:血、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超声心动图;②注药中心电及血压监测;③注药后观察4h:复查心电图(共4次:注药前、注药结束即时、)、血压。,10min内静脉缓注。如需要10min后行第2次注射,;,lOmin内缓慢注射。如需要lOmin后行第2次注射,:①转为窦律;②QTc>550ms;③);虽然男女两性QTc在伊布利特治疗后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45±34)ms和(412±73)ms,P>,但是女性的平均延长量明显超过男性分别为(135±44)ms和(92±58)、JT时限和QT时限两组QRS时限、JT时限和QT时限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延长,但是两组QRS间期的延长量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2±9)ms和(17土8)ms,P>,而JT时限和QT时限的延长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3讨论伊布利特是一种新的选择性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国外研究发现该药可快速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本研究显示伊布利特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且多在30min内转复,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与国外报道近似[1]。发病时间对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有明显影响。在研究中发现,伊布利特对于发作持续24h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成功率为100%,而超过24h,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下降。此现象在普洛帕酮组不存在,其机制值得研究。此药能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其电生理机制是增加除极时缓慢的Na+内流和抑制复极时K+外流。是房室内具有稳定折返环路的心动过速,伊布利特延长心室肌不应期,使得折返环路可激动间隙的兴奋性降低,从而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在研究中,发现Ic类药物普洛帕酮虽然较伊布利特延长扑动波周长明显,但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率低,这与既往报道类似,但其机制有待研究。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对于心电图的QRS时限、JT时限和QT时限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两药对于除极形成的QRS间期的影响无差异,而对于复极形成的JT时限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