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法学院学生义务导游团导游词【嘉庚公园(含鳌园)】Chapter1:序言嘉庚公园位于集美鳌园北侧,与鳌园相连,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的。按照传统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陈嘉庚先生的晚年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集美家乡的建设中了,但他不幸于1961年病逝,有许多计划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他曾说过鳌园完工后,前面的海边空地要建一个公园。夙愿未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将鳌园的北侧开辟为公园,该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进入园中,满眼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鳌亭”和“命世亭”,均于五、六十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命世亭内原先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的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71年9月间被悄然移走,成为一件憾事。园中树立的大型石雕《桃李芳菲》和《尊师重教荣誉碑》,均从不同视角高度赞颂了“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永恒主题。《尊师重教荣誉碑》的主体建筑蜡烛石雕,,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燃自己、燃烧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缩影。Chapter2:鳌园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园中公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而鳌园也被评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2000年时被政府正式确认。命名原因:为什么取名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鳌园原为一座小半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鳖,所以称之鳌园。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在鳌园大门口设置个大圆盘呢?其实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圆盘的难南侧有个小涵洞,没逢农历9月天文大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富有情趣。1962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参观鳌园时,触景生情手书一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春秋”。高度评价了鳌园博物大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1,建园的原因:A,陈嘉庚先生有由济南广济园联想到自己家乡,决心在家乡建一座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建筑,寓教于游,寓教于乐。B,立一纪念碑决定终老此地,身后事自己安排,为自己建一处墓穴。做2出这一决定有两方面考虑:一、不占耕地;二、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2,鳌园的三部分: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Part1——游廊游廊长50米。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上乘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亲族奋起保护,用泥巴将其封闭,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使这些石雕重见天日。游廊两边厅墙上的石刻是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拟定的管理规则和参观规则。两边的石壁下面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上面是精美的青石浮雕,刻有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画面。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的石刻分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孔明马前
鳌园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