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县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于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于都县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于都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对卫生计生的工作部署,紧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卫生监督水平,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以内,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1、对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口支援县,于都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统一,争取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老区的最大帮扶。把北上广的优质资源“请进来”。苏区振兴以来,于都先后吸引了北京协和、北大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南大一附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专家在我县开展义诊,给于都的人民带来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免费义诊10955人,开展免费手术26台,为老百姓节省费用千万元。把国家的扶持政策“立起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对口支援江西省于都县振兴发展工作方案(2014-2020年)》(国卫办财务函〔2014〕560号),提出从建成重大政策项目先行先试示范地区、大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8个方面,全面支持于都县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台了《江西省于都县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方案》,在我县设立全国首个县级“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扶贫示范区”,为于都在定向培养、人才政策、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等方面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把重点的项目“要过来”。于都被列为全国500强县级医院建设重点县,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表示将帮助于都发展3—5个重点医学学科,每个学科给予500万资金支持;北大人民医院直接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根据于都区域的疾病谱,分病种、分年度、分阶段帮助于都重点突破提升1-2个学科;北大人民医院与于都县人民医院共同建立了远程医疗共同体信息平台,在县级医院开展远程诊疗的基础上,延伸到银坑、禾丰、岭背、小溪四个乡镇卫生院和个别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教学、挂号;北京肛肠医院与于都中医院建立长期协作帮扶关系,帮助于都中医院的建设发展;于都县医药健康产业园被列入国务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美中慈善基金会将一个价值1150万元的128层螺旋CT及价值850万元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捐赠给于都。把专业的人才“送出去”。2014年年初,安排了于都县人民医院13名技术骨干到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免费进修,安排了于都县169名卫技人员分8批次到北大人民医院轮训。把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种起来”。于都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支持于都在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先行先试;2014年10月,于都被列为全国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县。明确将从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资金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支持于都健康促进工作;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央经费补助执行西部标准;于都被列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县、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县。2、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着力扩大医保覆盖面。2014年,,%;2015年,,参合率达101%。,%,,。%,年度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24万元。二是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我县新农合经费补助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2012年以来,,。2014年新农合人均筹资390元,2015年人均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一次性报帐率为98%,%。三是完善城乡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出台了特大病的二次补偿政策,所有癌症患者、心脏手术等八大类疾病,实际补偿比达80%。作为赣州第一个大病保险试点县,参合患者按现行新农合政策补偿后,再进行大病保险补偿,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8万元提高到33万元,两年来,全县大病保险支出1
于都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