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6)第一章规划背景(7) 第一节自然状况(7) 第二节综合评价(8) 第三节主要问题(10) 第四节面临挑战(12)第二章指导思想(13) 第一节开发理念(13)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15) 第三节开发原则(18) 第四节重大关系(22)第三章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24) 第一节主要目标(24) 第二节战略任务(26) 第三节未来展望(28)第四章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31) 第一节区划方案(31) 第二节重要指标统计分析(33)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35)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35)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37)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46)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53) 第一节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5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57)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68)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72) 第一节功能定位(72) 第二节管制原则(73) 第三节近期任务(77)第八章能源与资源(79) 第一节主要原则(79)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81)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82)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83)第九章保障措施(85) 第一节区域政策(85) 第二节绩效考核评价(95)第十章规划实施(98) 第一节职责分工(98) 第二节实施机制(101)附件1:湖北省禁止开发区名录(104)附件2:其它重点开发的城镇(111)附件3:附图(113)序言湖北省地处中原兼有,气候温暖湿润,土地类型多样,国土空间自然禀赋优势突出。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湖北省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现在起至2020年,将是湖北省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将国家战略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打造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省域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是缩小省内不同区域之间人均收入、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实现全省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空间均衡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的规划,是其它空间性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基本依据。《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规划范围涵盖全省所有的国土空间,提出的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其它规划内容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四川,北靠陕西、河南。地跨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1′~33°61′。全省方公里。(图1湖北省行政区划图)——地形。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中间低平而向南敞开,拥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形态。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占56%,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占15%,100~200米之间的岗地占9%,低于200米的平原和水域占20%。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总面积的71%,平原、岗地占29%。(图2湖北省地形图)——资源。湖北省自然禀赋条件良好,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已具备粮食2500万吨、棉花1000万担、油料6000万担、蔬菜3000万吨、肉类300万吨、淡水产品300万吨的生产能力。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49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7种,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9%,已发现但尚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植被。湖北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具有适宜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森林植被呈现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气候。湖北省位于亚热带北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量的年际和区际差异较大,江、河、湖、库众多,长江、汉江等过境客水量大,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带,也是我国多灾、重灾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冰冻、病虫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包括塌陷)和地震等,而发生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是洪涝和干旱等灾害。第二节综合评价对全省国土空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湖北省国土空间表现出以下特点:——适宜开发面积相对较多。,其中,。,%。,%。,%,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除基本农田外,,%,。
2020年湖北省主体功能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