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列举的一些活动建议中,相当部分就是实验,足见生物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处山区的学校,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人过少及传统的教育观评价观的束缚,生物学作为一门“弱小”学科,给予的“关爱 ”少之又少 ,生物实验装备及材料的相对匮乏,在实验教学上遇到许多障碍。因此,怎样在有限的资源上开展好山区生物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动手实验的欲望。在当今初中新课程安排下,初中生物课程于八年级结束,且初中毕检测未将生物学科纳入检测科目,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思想上的松懈,就何谈实验教学的进行时的难度。基于此现状,让学生认识生物以及提升实验能力的责任就落于生物教师肩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刚进入中学第一次接触生物学,对生物课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产生积浓的学习兴趣,非常想学生物知识。同时山区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见到的生物现象较多,教师也可以用“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证明?”的问题导火索启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条件多做演示实验,刺激他们的感官欲,从而激起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欲望。实验教学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山区学校实验设备设施简陋,实验所需材料相对缺乏,因此部分实验难以进行。教师上课前要充分地结合实际条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教师从周围的生活中选取实验材料较为容易,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教学前自己准备材料,调动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三、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思维,采用灵活多样的生物实验教学教法。传统生物实验部分的教学,大多老师由于条件限制,实验教学均局限于课堂讲述,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把“实验室”的实验变成了“黑板上”的实验、把“学生的实验”变成了“老师的实验”,完全失去了生物实验课的本质意义,扼杀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欲望。针对于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的实验技能,实现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尝试把探究实验转化为学生操作实验。初中生物教材中除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实验之外,还包括一些探究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认为探究实验是“了解实验”,而忽略探究实验是密切联系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从而将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求知欲抹杀。在实际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认为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了解实验的过程,而忽略了实验操作这一环节。如“扦插材料的处理”的实验中我的感触颇深:我认为通过图示的详细讲解,学生的实验肯定会成功,根本没有做这个实验的必要。一个偶然的机会学生做了这个实验,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的扦插枝条没能长出根,当然最后通过学生的探索、比对,找出了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扦插技术认识,巩固了基础知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而有必要一些探究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原理设计的
浅谈山区学校生物实验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