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平衡的标准在我给那个加拿大家庭咨询的时候,开始孩子兴致勃勃地坐在我旁边,哪怕我在和他父母说话,他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十分钟后,他开始左右摇摆身体,寻找新的目标。坐在孩子身旁的母亲沉不住气了,几次使眼色让孩子坐好,然后又满脸歉意地看着我,仿佛孩子动来动去是对我最大的不敬。我赶紧对孩子说:“宝宝,想玩就去吧,伯伯和你爸妈讲话,你不想听是正常的。”孩子如释重负地走了。他妈妈却满脸的想不开。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神情最能揭示问题的症结。我对仍然耿耿于怀的母亲说:“你对孩子的标准不对,就像刚才,你就在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八岁的孩子能坚持坐这么久就很不错了,成人在听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都会哈欠连天、精神不振,你又怎能要求一个孩子精神抖擞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而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障碍。大人总在无意之间不平等地对待孩子,就像那位加拿大母亲一样。一方面他们不自觉地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自然达不到,于是他们就会生气发火,发火的时候又引发了另一端,批评起孩子来完全把他当成孩子,也不管说出去的话是否伤了孩子自尊,是否当着外人的面,这种是态度上的不平等。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在本该孩子作主时却喧宾夺主,任凭孩子眼泪汪汪,伤心不已,而自己心里还窃以为正确无比。想起一件小事。那一天,我坐公交车回家,坐在我左边的是两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坐在我右边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一开始,两个小男孩嘀嘀咕咕可能在讨论什么东西。车开了没多久,他们就由动口转为动手,你一下,我一下,用空的矿泉水瓶砸对方的头,仿佛在练铁头功一般。车上的人不多,所以,这起伏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全车人的注意。我看到附近座位的几位成人回过头来看他们,满脸的不屑与厌烦。而就在此时,坐在右边的那位小女孩却咯咯地笑出声来,同时饶有趣味地盯着两个小男孩。我忽然明白:
失去平衡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