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呼吸机的装置、原理及类型——————————————5~6二、 机械通气的基本特征及要求——————————————6~8三、 机械通气的方式———————————————————8~11四、 机械通气的参数———————————————————12~13五、 机械通气中循环功能的变化——————————————13~15六、 呼吸机治疗指征与选择的时机—————————————15~16七、 临床常用的通气模式及其选择—————————————16~25八、 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与调节———————————————26~27附1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27~28附2呼吸机的操作程序举例————————————————28~29九、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监测————————————————29~30附3机械通气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简易计算方法————————31~32十、 呼吸机报警系统及相关参数的设定———————————32~33十一、 呼吸机治疗中常见问题及处理————————————33~34十二、 呼吸机的撤离及气管插管拔管————————————34~38附4机械通气的有关术语的英文缩写————————————39第一节呼吸机的装置原理及类型一、呼吸机完成通气功能的主要装置呼吸机的主要部件为主机,它包括多种通气模式(供选择)、系列参数(供调节)、多种监测指标和数种情况的报警四大部分。通气模式及参数是主体,监测装置用于治疗过程观察因变量及其它肺功能的指标变化,以供及时调节。合理设定报警系统可提高呼吸机工作的安全性。按气体进入主机气路后的运行方式,呼吸机分为两大类。(1)若气流根据所预设的通气模式及参数的要求,直接进入患者气道,称为直接驱动,又称单回路呼吸机;(2)若气流进入主机内气路后,因压力太高,需经减压阀减压,降至工作压力后才能按通气要求进入患者气道,称间接驱动,又称双气路呼吸机。气体由主机气路进入气道,先后经过触发、吸气、吸呼气转换和呼气四个阶段。(1)吸气触发:有定时触发(时间转换)和自主触发(自主转换)两种。前者由定时器按预设要求来完成;后者由患者自主呼吸引起的气道压力下降或气体流动被联接管路上的压力或流量感受器感知,启动呼吸机送气。(2)吸气过程的完成:感受器信号被调节装置接收,触发吸气装置,主机通过活塞、气缸等运转送出气体,完成吸气过程。(3)吸、呼气转换:吸气过程完成后转为呼气,其形成有4种。压力转换(由压力感受器完成),时间转换(由时间感受器完成),流量转换(由流量感受器),比例转换(由计时器热气吸、呼气时间比例来完成)。在吸气过程中,呼气阀关闭,保持气道压力和气体向肺内流动;而一旦转为呼气,呼气阀则迅速开放。(4)呼气过程的完成。现代呼吸机在呼气阀上还设有PEEP或CPAP装置,通过微电子技术控制呼气阀,即呼气始初,呼气阀完全开放,以减少呼气阻力,其后呼气阀所受的压力逐渐上升,达到PEEP或CPAP水平,便维持气道和肺泡的开放或扩张,使肺内气体排出。二、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正常呼吸运动有赖于呼吸中枢调节下的呼吸肌、气管、支气管、肺泡等组织的共同协调运动。机械通气则在脱离呼吸中枢的调控下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以维持机体对呼吸生理的需求。1人为产生呼吸作用,代替呼吸中枢、神经、肌肉而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运动。此通过呼吸机相关装置来完成。2改善通气。呼吸机产生正压气流,不但能使呼吸道尚通畅的患者得到足够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MV),对有气道阻力(R)增加和肺顺应性(C)下降的患者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克服气道阻力和顺应下降所引起的VT、MV不足,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3改善换气。诚然,机械通气主要是改善通气,但也可通过一定模式和参数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气功能。如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增强氧弥散,通过控制吸气呼气时间比例(I/E)、延长呼气时间、采用PEEP通气、以及呼气末屏气等来改善肺内气体分布,增加氧弥散,促进CO2排出,减少肺内分流量(Qs/Qt),纠正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等来改善换气功能。4减少呼吸功。机械通气并不完全依赖N、M的兴奋、传导与收缩来产生呼吸运动,由此减少呼吸功,从而减少呼吸肌的氧耗量及能量,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5纠正病理性呼吸运动。多发性肋骨骨折所致的连枷胸产生的反常呼吸,通过呼吸机的正压通气可予纠正,从而纠正低氧及高碳酸血症。三、呼吸机的类型1按性质分为控制性(Control),如PCV:压力控制通气,CMV:容量指令通气和辅助性(AMV,如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PSV:压力支持通气。 PCV或CMV指在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状况下完全由呼吸机通过压力或容量控制来完成患
呼吸机简易实用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