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反思本课的教材设计是:了解一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认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按照教材的设计,这些内容是一个课时完成的,学生的调查报告是课外完成的,我感觉到这点时间不够,探究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学生获取事实材料的途径过于狭窄,于是尝试着以本课内容为主要的材料,进行以一次网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经过实践,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学生的探究兴趣异常浓厚。当我宣布科学课到网络教室去上时,学生一片沸腾,好不容易才使他们静了下来。然后我与孩子们约法三章,提出要求,划分小组。在学习中,学生依靠专题学习网页,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基本上只是一个服务者。在课余时间,许多同学结伴而行进行讨论,回家后又在网上进行探讨。 (二)学生获得的体验深刻独特。科学课强调学生的科学体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震撼心灵的体验不是能靠他人的教诲、老师的说教能达到的。比如,左越同学在调查了朱鹮生存状态后,发出了感慨:朱鹮数量很少,又难以繁殖,人类理应保护它们,可是还是有许多人捕杀朱鹮,人类应该和动物和谐共存,无论再小也是生命呀!我呼吁大家热爱自然、热爱动物,让人类和动物永远做朋友!盛恬小组在研究了大熊猫的生存之后,提出:……如果动物们都灭绝了,下一个灭绝的又会是谁呢?不得而知,只能是人类自己……为了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人类啊,保护环境吧!保护生态,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三)学生的信息技术手段得以提高。学生在获取信息、收集信息的途径上,可能从来没有像在这样的课堂上特色鲜明,几乎全部的资料都有超级链接,资料的获取完全通过网络。许多学生家里有电脑,学校也有信息技术课,但是让他们真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和展示,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考验。孙高鸣同学在看了我的演示文稿之后,要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在交流报告会上,他竟然真的用演示文稿向大家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全班的同学为之喝彩。 (四)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增强。在学习中,由于研究分小组进行,每一个小组5—6人,他们针对不同的角色进行组内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又有合作。如在扬子鳄的调查研究中,组长颜
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