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学具摘要: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能力差,而直观感知的能力却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感知特点,运用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在直观基础上。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学具;教具;有序摆放;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结合近年来的低年级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 一、学生和家长提前购买或自制后保管部分学具假期时老师在家长群里告诉家长下学期需要何种学具(如:计数棒、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各种形状的水果卡片等等),家长可以购买或者和孩子一起制作学具,并让学生放到家里自己保管,用到时教师早一天布置学生将所需的学具带过来。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慢慢体验学具,等到学习相应内容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验,课堂上再加点拨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讲明具体学具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存放、摆放学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有序之环境促成有序之习惯,有序之习性促成理想之学习。”学具操作中学生有序存放、摆放学具,使之井井有条,可以营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它对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操作顺利进行、提高实际效益的前提。例如:“10以内的加法”教学片段及体会片段一:把7根小棒分成2份有几种方法,摆前向学生讲清楚,应当一种一种摆,摆好一种,再摆另一种。操作时先摆左边,再摆右边,摆完后,引导用最优的方法摆。如果摆成6和1,把左边的1根放在右边又可摆成5和2,照这样摆还可以摆出哪几种? 片段二: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指?а?生掌握操作方法,进而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在学具操作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操作前首先要讲明操作目标,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三、学具操作过程中适时进行学具操作指导 ,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大,课堂纪律容易失控。当课堂纪律出现涣散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如:教师在学
科学利用学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