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13级外交二班姓名:王文娇学号:1308020206东方大同学案读书笔记晚清以来,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剧烈变动中,西学东渐,西方乌托邦的冲击,激发起中国思想家重新理性构建理想社会的热情,“大同世界”以及“小康社会”重新从思想的边缘地带走向理论大厦的中心,成为表达新观念、承载新思想的平台。刘仁航的《东方大同学案》便是这一时代的杰出产物,它通过阐释传统儒、道、佛、墨等各家社会理想,融贯中西,试将“无政府主义”和“科学精神”等西方价值特征融入到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之中,并以农村建设为归旨,提出“新大同学”这一建设性思路,欲探求中国改革和发展之奇路。虽然其思想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但却体现了民族危难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理想的再认识,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趋向。这不仅对一百年前面临社会制度选择的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甚至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也具有一定启发性意义。作者认为“社会大同主义”并非纯粹西方之物,而是20世纪初新思潮冲击下形成的历史回溯。早在中国古代夏商周前三代就已经出现了“公天下”的社会主义大同社会,然商鞅变法之后,“废井田,开阡陌”,公有制社会基础被连根拔起。至此及之后两千年,中国再无大同,故有“商鞅真千古罪人矣!”的无力叹息。孔孟一生想要恢复井田制,奈何王制建立后封建盛行,无力扭转。针对当时世人“反孔反孟”的社会现象,作者独到地指出:“社会主义大昌,一时主改造者,咸集矢孔孟,甚或以孔子与进化不相容,颇动一时之听,余初疑焉。后证之各经真义,乃知孔子固有真,惟自汉武‘罢黜百家’,尽弃孔子大同富教均平之实教,而代以空名为教,于是两千年来中国,与罗马中世同一教权黑暗。”大致意思是说,孔子思想中确实包含社会主义大同思想,只是儒家思想在被封建统治者制度化之后,终成为桎梏思想,压制人性的教条式工具。例如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由此可以看出,孟子“公天下”的思想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其中的“互助”又分为“太平时代的互助”和“战时互助”两种,井田下的民众在太平期休养生息而在战时举旗为矛保卫家园,体现了大同社会家》中的《大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也是传统儒家思想中大同构想的精髓体现,故而讨伐“孔孟守旧无变革者”实则是误解他们了。孔子把尧舜作为“圣王”,文武作为“君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号称“六君子”)。他把“所传闻世”的尧舜时期的原始社会理想化,所谓其“大同”社会的最高境界;把所闻“六君子”,尤其是西周初年的文、武、周公之治,称之为第一级的“小康”社会,并把它作为自己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的近期目标。但仍离真正的“大同”相去甚远。在大同社会,只有男女二字,万物皆公;小康便有了“礼仪城郭君臣父子夫妇刘仁航《东方大同学案》,孔孟大同小康学案卷P93”等秩序。可见,“大同揖让,而小康及世。大同无兵戈,而小康在势者可以除去。”由此看来,“德衰始于禹”可得以确证矣。所以在作者看来,孔子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也不外是一种“托古改制”,但由于受其时代和阶级局限的影响,其大同思想难免沦为冷冰冰的统治工具。刘仁航在对孔孟大同小康思想做了总体概述后,运用进化原理和无政府主义原则,对“新大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认为建设“新大
东方大同学案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