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看广东的协调发展共7页.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看广东的协调发展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是物质的,因而广东也是物质的。除看不见的物质气体外,能看得见的物质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类,广东省内对这五类物质占有的情况如何,必须很好地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切切实实地掌握广东的省情,然后才能真正做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从物质的金、木、水、火、土五大类来看,广东可谓是“五行缺金”。首先,我们来看广东的“水”。广东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多达2000毫米以上。广东的河流众多,有珠江、韩江、漠阳江、鉴江等,这些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等特点,其中珠江的流量最大,约为黄河流量的8倍。珠江水是汇集了珠江流域里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河流而成,且又处于下游位置,水量虽多污染也严重的特点。还有那浩瀚的南海水。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88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874亿m3,利用地下水资源量466亿m3。。可以说,广东是全国最多水的一个省份。其次,我们来看广东省的“火”。广东是我均气温达摄氏23℃左右,是我均气温最高的省份之一,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俗话说:“北方寒有无雷之国,南方热有无日不雷之境。”广东的雷州半岛却是因打雷多而名,打雷即是火。广东是春天最早降临、夏天最长的地方,太阳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因此广东人容易虚火上升,大汗淋漓,热毒攻身,还容易感染瘴疠毒气,湿热上痧,中暑昏晕。所以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就要多喝“广东凉茶”、“王老吉凉茶”、“老火靓汤”,多饮茶水,这样才能清热解毒清火。岭南之地,火气之多,为全国之冠,诚如清朝学者屈大均所云

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看广东的协调发展共7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