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方案--初稿.doc目录方案背景 2建设必要性 2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41、 场址选择 42、 气候条件 53、 社会经济状况 54、 公共设施条件 55、 原材料供应 66、 施工条件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61、建设依据 62建设原则 73建设内容规模与面积指标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 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说明 82、 投资估算范围 8、方案背景根据2010年6月份公布的《安徽省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安徽省是一个老龄化发展较快的省份,调查报告认为,总体上,安徽省老年人口以低龄为多数,逼近高龄化。全省老年人屮,60岁〜%,70岁〜%,%(高龄化标准为14%)o调查显示,%,%,城市老龄化程度咼于农村。%,%,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已经显现。,。许多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残疾的老年人,由于口天家中无人照顾,不仅生活质量低,而且面临诸多不安全的风险因素。在家庭规模和家庭照料资源日益缩小的背景下,如何依托社区满足这些老年人的照料需要,使他们能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屮,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二、建设必要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如何解决好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设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屮心,为老人提供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其必要性体现在:1、项目建设是构建“强势民政”的需要古往今来,关心民瘓,体恤民力,注重民生,与民休养生息,一直是开明统治者的一条重要执政经验。民政历史悠久,过去是统治阶级的“惠民之政,'、“治民之政S新中国成立后,民政“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成为“为民之政二民政是国政、德政、善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之基,施政之要。可以说,民政工作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承担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但是,由于过去社会矛盾不突出、社会相对较公平、民政部门口身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并不突出。“民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既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怎样救助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越来越成为摆在各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而急迫问题。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弱势群体涌现,稳定问题频发,民政部门如果自身不够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能力就有限,弱势群体就得不到很好的救助,工作就会陷入被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已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弱势群体需要“强势民政二只有“强势民政,'才能为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强势民政”就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把打造“强势民政J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理念、新追求、新冃标。2、项目建设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一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
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方案--初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