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产与控制协会(APICS)1998年出版的第九版APICS词典中(注:其序言译稿见于《IT经理世界》1999年第*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眼中所见的APICS知识体系的每个部分,都只能是拼图游戏中的一块拼板。我们看见了包装盒上的完整图画棗也就是将来拼成的样子棗我们在考虑如何才能把这些拼板一一凑起来。”这个比喻说的是什么呢?所谓APICS知识体系的每个部分,可以是指企业资源管理领域的各项理论、技术与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约束理论(TOC,其较详细的介绍见于《IT经理世界》2000年第3、4期)等等。关于这些单个“拼板”的论文与著述,世界各国都为数不少,并且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不断数学化、公式化、模型化。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营环境中,往往是多种方法与工具的综合运用,企业越是善于接受并应用新观念、新技术,情况就越是如此。所以,一些问题自然涌现出来,比如,MRP的“推式生产”与JIT的“拉式生产”如何在不同层次联合应用呢?再比如,TOC强调,企业的非瓶颈资源不是改进的要点,哪怕一时闲置浪费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产出率(Throughput)”,这与成本管理的种种原则是否矛盾?等等。相对来说,关于如何才能把这些“拼板”凑起来棗即怎样在企业中综合应用多种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棗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与相关成果一直为数尚少,于是引发了篇头APICS的关注和思考。在实达项目,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疑问:实达电脑公司已通过ISO9000认证,业务流程重组BPR所带来的变化会不会有悖于质量规范,对ISO9000复审造成冲击呢?在“业务流程描述”阶段进行业务流程描述方法的培训时,我们对到会的项目推进小组与职能小组的人员,从以下几方面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等。其中,程序文件突出体现了业务流程处理的思想,对某项工作的流转关系做了相当详尽的规定。所以,BPR在业务流程描述阶段可以把ISO文件信息作为重要参考,与通过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所得到的有关企业现状的信息进行相互映证,从而可以较迅速、全面地了解企业运作。另一方面,已进行ISO质量认证的企业的员工往往对业务进行描述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大大方便项目各方之间的沟通。ISO与BPR都强调,通过协同各部门的活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这一点看,二者没有根本性冲突,能够互相为对方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ISO与BPR一个重在“规范”,一个重在“优化”。BPR的根本思路在于,通过对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进行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整合(Intergrate)、自动化(Automate),即ESIA来提高流程效率,使得流程更加合理与容易操作。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内部往返搬运、冗余审核、手工匹配来自不同部门的多种单据等做法,按照“做了的一定要写,写了的一定要做”的原则,在ISO中仍然可以被“规范”下来,只要不对质量产生危害。而用BPR的思想来看,客户不会因为企业做了这些活动而愿意额外付费(即“非增值环节”),它们应该是流程改进时关注的要点。,ISO与BPR可以在企业内相辅相成地持续发展。一方面,ISO对质量体系的及时维护与更新提出了严格要求,以反映企业质量活动运作的变化,复审
拼图游戏的两块拼板.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