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学生成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曼等中心小学陈荣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通过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表反思是学生得到发展、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在批改作业和评阅考卷时,经常无法理解学生的错误,以及费尽心思去揣测学生的错误的原因,绞尽脑汁去思量如何矫正,不如先让学生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对错题的反思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的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通过这面镜子,我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回顾、思考,更清楚地看到了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一、具体的做法当老师改完作业发给学生后,不要急于评讲,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从两个方面反思:,血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此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反思可记录在作业空白处,也可以让学生准备单独的“错题记录本”。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能“一刀切”,基础好的,表达能力强的,反思深刻的,答案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基础差,表达能力弱的,能写一二句的也可以。关键是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反思价值才会逐步体现。二、反思的作用1、逸而功倍。“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理,“善教者,血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逸而功倍”这是《学记》主张的境界,学生对作业错因的反思,有助于达到这种境界。[案例1]这题不该错呀!填空题:把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这道看来简单的题目,班里五分之一的同学做错了,很多同学的答案是34平方厘米,包括李欢同学。李欢的反思:这题不该错呀!明明把8个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我没有看清题意,没多想就在草稿纸上画了1个长条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1厘米、1厘米,结果就是34厘米了。要是我看仔细点,就知道拼成的正方体的棱长诗2厘米,表面积是2×2×6=24平方米了。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并不都是知识建构上存在的问题,更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诸如抄错数字、运算符号,在、计算不仔细,审题不认真等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只要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避免再次出错的功效,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有针对性的评析。而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明确了改进学习方法的目标与途径,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对症下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号准脉方能下药,教学亦同理。而要找到学生做错题的症结所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反思。学生的反思属于经验性的反思,它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内心活动,从而弄清是知识上的缺陷还是解题方法上出现问题,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让学生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