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武汉二中朱艳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1单元《行星地球》第4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结构。就高中自然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探究性极强。本节最后的活动中提出的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是对本书后面各个章节所讲自然地理要素的一个概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讲行星地球,就像在用一个巨型望远镜在宇宙中搜索地球,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到地球本身。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空间跨度非常大,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指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组成和划分依据。能依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并推测各个圈层主要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①地震波的特点。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点。难点:岩石圈,软流层。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根据本节课探究课的特点,我设计的学案名称是《研究报告》,通过“科研步骤”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了解、归纳地球内部结构的分析过程。学生教学生:先组织了三名同学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两名同学讲解地震波及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一名同学讲解地球外部圈层结构。2说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本节课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图,是本节“科研”的中心环节,属于坐标统计图。(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
地球圈层结构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