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形式与政策课时安排:两讲课 180分钟《形式与政策》教案课程类型:必修授课教师:钱林洁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旨在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后,使学生了解金砖五国及中国于此的发展。2)能力目标通过对厦门金砖会议的共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分析时事,从而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兴趣及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政治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主要根据教师的视频及讲解。(二)学情分析大一学生在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活中只关注了学习,不了解时事,也不清楚时事政治直接我影响我们的生活。学生一直觉得政治离我们很遥远。(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金砖会议对中国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分析当前金砖国家国际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利弊。三、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视频,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四、教学内容一)引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 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在 9月1日上午召开的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 2017年年会上,金砖五国的政策性银行签署了两项金砖国家银行多边合作文件。提问:为什么这次会议重视度如此之高?分析:这两个协议避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的风险,这五个成员行以后还会加强本币之间的合作。以及信用评级结论共享,还可以打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市场的垄断,金砖国家间可以借此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二)介绍金砖五国什么是金砖五经济师吉姆·奥尼尔 (Jim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 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 2010年南非(South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 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金砖国家(BRICs)最初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经俄罗斯倡议,四国于 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 ,此后每年依例举行。 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 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英文名称为提问:金砖五国为什么是这五国?BRICS。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 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 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 。报告估计,到 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 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 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五国的发展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
《形式与政策》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