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易中天品三国》之第一集 真假曹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集真假曹操先生的《中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这一段,称之为东汉三国史上的“分裂时期”。讲“三国”,其实就是讲这段历史;而首当其冲的人物,则是魏的实际开创者曹操。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对他的说法评论之多,意见分歧之大,世所罕见,其民间形象则更是不堪。那么,作为一个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呢?,先得讲曹操。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了三种评论,也有了三个形象: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种评价最准确? 这就要弄清楚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并不容易。鲁迅先生说,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靠得住的,当然还是史书。但先生又说:“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曹魏,恰恰就是年代很短的,所以曹操“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一代传下去,就积重难返。具体到曹操,事情更麻烦。因为影响极大的两部书——《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对曹某人都不那么友好。《三国演义》就不说了,那是把曹操看作“国贼”的。《资治通鉴》在编撰过程中,也删掉了不少对曹操有利的史料。这其实也是一种“时代意见”。宋人大约多半是不喜欢曹操的。苏东坡《志林》说,当时市井说书,听众“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是北宋。南宋就几乎公认曹操是“贼”。此后元明清,曹操背的基本上是骂名。说好话的也有,不多。到十八世纪中,乾隆一锤定音,曹操被定为“篡逆”,再也翻不过身来。其实早在晋代,对曹操的评价就开始出现分歧。王沈《魏书》和司马彪《续汉书》是比较肯定曹操的,甚至曲笔回护;孙盛《异同杂语》和吴人《曹瞒传》就不太客气,对曹操的酷虐奸诈多有披露。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更是首创“篡逆”之说。由此而至南北朝和隋唐,史学家都是褒贬不一,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一书有很详尽的描述。可见对于曹操,不但“时代意见”不同,“历史意见”就有很大分歧。再加上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曹操的“真面目”就更难弄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挨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操遭人骂,自然有他的原因。什么原因?也很多。但说得最多的,是“奸”。比方说,篡汉,在古人看来就是奸。狡诈,在古人看来也是奸。不过,最让一般民众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看看是不是事实。这事《三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

《易中天品三国》之第一集 真假曹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futaobao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