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企业管理管理之所以需要伦理道德,不只是因为现代企业的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更不是因为伦理道德作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到经济目的,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理实体。在企业管理中,伦理的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一般认为,之所以需要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伦理形象与管理道德,会引起社会负面的评价,使企业因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而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20世纪西方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几个不断递进的解释和实践模式。(一)、理想类型论1920年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独特的伦理——新教伦理。新教伦理对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经济气质”或“经济精神”,所谓“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经济精神”或“经济气质”从三个方面影响了现代企业尤其是企业家:一是“天职”的独特劳动价值观;二是“蒙恩”的观念与独特的财富观;三是“节俭”的观念与独特的消费观。(二)、文化矛盾论19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文化矛盾论的核心是经济冲动力或宗教冲动力或道德冲动力的分离与背离。(三)、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20世纪末期,德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他认为,无论在社会、企业,还是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两种动力,一种是谋利或经济活动的“最强的动力”,一种是道德的“最好的动力”。他提出一种见解,道德是对“市场失灵”的补偿措施,宗教是对“道德失灵”的补偿措施。(四)、竞争力论1990年代,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几位学者通过对当今世界七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一百多个企业的调查,努力探寻企业竞争力的根源,他们的结论是:“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在射界范围内,华人企业所以容易走入困境,根本原因在其伦理的局限,尤其是它的家族伦理传统。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二)、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三)、企业组织有效组织不仅要在客观上存在共同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主观上认同共同目的,并由此产生协作的愿望,从而使个人行为非个人化。(四)、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或企业运行的“经济气质”,从而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第二节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1)、为了
周三多第五版第四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