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和东盟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研究
姓名:余竑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刘海云
20060508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呈现出新的趋势,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由相互替代、相互促进到相
互融合。鉴于二者之间这种日趋融合的趋势,不少学者着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
试图建立一种融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为一体的分析框架,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
以寻求协调一致的解释。
当前不少国内学者对中国引进的外资与中国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是
绝大多数学者仅局限于利用中国总体引进外资与贸易总量来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
究结果大多表明引进外资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本文的研究则从中
国与东盟间相互贸易及投资这个角度出发,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研究这
两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直接投资对其贸易的影响;同时研究在存在大量国际
贸易协议约束东道国政府贸易政策的背景下,其贸易和投资政策选择及其对外国公司
进入模式影响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回顾,并针对目前国内外
学者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从理论上说明国际直
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替代和互补关系,指出国际商品贸易和直接投资之间究
竟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其实是一个实证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其次,对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及直接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其相
互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指出现阶段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仍然是以要素禀赋差异的
传统产业间贸易为主;而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基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
业对双方之间的贸易影响不大。然后利用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东盟的进、
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其计量结果与前面的经验分析相符合,即就当前数据
表明: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不存在着一个长期稳
定的关系。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结构和产业内贸易状况,其
分析结果表明:双方正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传统产业间贸易为主,逐渐走向基于规
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且产业内贸易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正在形成互补
I
性的分工;但当前双方间产业内贸易仍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与发达国家之间基于
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不同,说明了当前双方仍处于。
随后文章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进行概况性说明,并对一国的贸易政策与投资政
策对其投资和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建立了一个东道国政府政策设置与外国
公司进入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背后的现实背景在于当前东道国政府面对多种国际贸
易协定的约束,其贸易政策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当前对东道国投资政策的
限制较少,即东道国政府可以自由设置其投资政策。
通过对该模型分析,指出:如果东道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那么此模型下东道国
的均衡投资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为一种分配性的作用,即仅能获得外国企业相对于以
低效率模式进入该国市场所产生的成本节余的那部分租金。其而不会改变外国企业进
入模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在存在政策干涉的情况下,外国公司进入模式与没有政策干
涉的模式相同
最后本文就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及投资政策现状进行了综合概述并作出比较,并对
今后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国际协调及我国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提出了
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替代互补政策协调
II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y global lib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NC,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DI have been in great
their relationship has also changed: mutual substitution, mutual to mutual integration. As
the above change, many scholars begin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nd try to build an
analysis frame which can get together international and FDI, to contact anicly an
中国和东盟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