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揭阳一模语文试卷分析刘耀随着高考日益逼近,为适应今年大文大理改革的新形势、新变化,摸准路子,认真备考,我校在有关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精心组织了此次考试。由于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网上评卷系统,有关数据信息应有尽有,为综合整理、分析试卷的答题情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试卷原题的具体评阅情况则无从了解,可谓利弊参半,下面就将此次语文考试的情况试做分析:第一部分:客观题该部分包括语言基础(1—4)和文言阅读(5—9)两个板块,形式和高考一致。因成绩至今迟迟未出,无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只能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稍做分析了。语言基础4小题的难度不大,许多学生(包括普通班的)都做对了3道题或者全对,为何如此?只因其中的2、3两道题目和之前的复习资料如出一辙,几乎只字不动的照搬全抄,两题6分唾手可得!故此4题得分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结论:加强近义词组的记忆、理解,仍然是备考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应该向学生强调不能迷信现有的参考答案,培养其自主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能力。此外所考察的语病均为常用的、典型的题型,只要学生按照前面复习的知识要点细心观察,必能得出对的答案。至于成语熟语,仍然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重点指导考生对考纲里提出的,至少应该掌握常用的几千个成语熟语,并学会理解运用其中的典故或者历史故事。接下来的文言文阅读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比较符合高考出题的方向,难度适中,区分点也明确,较好。只是断句部分没有在原文的基础上来出题,而是另起炉灶,却仍然是学生在复习资料里做过的,又白赚了4分!第5小题,考察文言文实词含义,满分3分,,难度不大,学生得分良好。其中,A、B项基本无人选,做得很好;但选D的人比较多。主要是答案C项中的“譬”字在文中为“知晓”之意,此意不常用,当属难题。学生唯一的解题办法就是将其代回原文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考察它才能得出结论。第6小题,考察文言虚词,答案:D。满分3分,,难度大。其中,答案D。A两个“其”分别是代词和语气副词,都是常用的用法。B两个“而”分别是承接和递进的关系;C前个“者”是实词,,后个“者”是虚词,作为判断句的标志之一。只有最后一项,两个“因”字都是表达“趁机”的意思,对于后一个,由于是课本里经常出现的,所以学生比较熟悉,只有前一个“因“字,惟有把它代入原文才能确定其意思和用法。故得分很低。第7小题答案A;第8小题答案B。直接参考原文意思即可。结论:文言文阅读整体上做得比较好,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得分率都比较高。但是,后一阶段,还应加强文言文专项训练、片段练习和综合性训练,以巩固现有的成果,毕竟这一块是学生们最大的软肋之一。第二部分:第9题该道题考察文言断句和翻译能力,,得分率为71%,难度适中。打分的标准是:错1-3个扣1分,错4-6个扣2分。(1)断句《韩非子·说林下》,部分学生能拿到3分或4分全得,因前面曾复习过,得分自然要高了。(2)翻译: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注意“用”、“向”、“假”、“素”、“见待”、“心”等词译法。这些都是常用的字词,并且句子简单,,说明文言文仍值得重视和加强。第二部分第10题诗歌鉴赏分析该道题考察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满分为7分,,是全卷中得分率较低的。总体情
度揭阳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