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地区矿产开采利用规划工作规划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稳定协调发展,强化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及相关专项规划、《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及部门行业发展规划、《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省市人民政府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划及规范,编制本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矿业权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本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适用于本县所辖行政区域。第二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宁化县,南与瑞金市和福建省的长汀县接壤,西与宁都县毗邻,北与抚州市的广昌县交界。县界极值坐标:东经116°05′46″--116°38′03″,北纬25°57′47″--26°36′13″。下辖五镇五乡,总人口30万。。206国道纵贯全境,并有省道与福建相连,交通尚便利。邮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建成了食品、纸品、矿山机械等主导产业,商贸、电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我县虽然蕴藏较为丰富的铌钽、锡等矿产资源,但开发一直未形成规模,甚至处于停产状态。只有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页岩)、萤石采选业,矿业产值2914万元,%,矿业经济对本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加之矿产资源价格的上涨,矿产品深加工业的建设,矿业经济的面貌将发生较大的改观,将为本县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二、矿产资源情况(一)矿产资源的特点及优势我县已发现有铌、钽、钨、锡、钼、铜、铅、锌、锂、锆、铷、稀土、煤、铁、磷、萤石、高岭土、长石、玻璃用脉石英(硅石)、砚石(板岩)、矿泉水、花岗岩、地热等23种矿产。矿产地78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姜坑里铌钽矿),中型矿床2处(海罗岭铌钽矿、松岭锡矿),小型矿床19处,其余56处为矿(化)点。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铌1101吨,钽1132吨,锡14978吨,,高岭土19千吨,钾长石40千吨。全县已利用矿种有铌、钽、锡、普通萤石、钾长石、砚石用板岩,%(不含建筑用用石料、砖瓦用粘土或页岩)。利用矿区数8个,%。其中已利用的铌钽矿、锡、钾长石基本处于停采状态。我县矿产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矿种较单一。但铌钽、萤石矿比较突出。其中铌、钽分别占赣州市资源储量的71%、53%,均位列赣州市首位。2、主要矿种资源分布较集中。如铌钽主要分布在我县东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萤石主要分布在我县丰山及其西南部一带。3、钨、钼、铜、铅、锌、金、银等矿化异常明显,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4、各种非金属矿产,如高岭土、钾长石等均为小型矿产地,分布较广。(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概况全县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矿产与调查、遥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5万航磁测量;完成1:5万区域地质及矿产调查46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29%。主要进行了铌钽、锡、铜、铅锌、钨、稀土、煤、钾长石、高岭土、矿泉水等矿产普查勘查工作。完成勘探矿区2个:石下甫(671)铌钽矿、海罗岭铌钽矿。详查矿区4个:大坝(681)铌钽矿、姜坑里(井坑里)铌钽矿、松岭锡矿和松崖锡矿。普查矿区18个(煤1个,铁6个、钨1个、铌钽4个、钾长石1个、矿泉水及地热5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4种。其中铌钽和锡矿产的工作及研究程度较高,%,%,%。截至2007年底已设置探矿权13个。其中金矿3个,铌钽矿2个,铅矿6个,铜矿1个,萤石矿1个。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矿山
重点地区矿产开采利用规划工作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