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滘中学音乐科“学法指导”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过去的被动参与音乐活动为学生自觉自主的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及音乐实践活动,是当前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即怎样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的研究,教师虽认真备课,上课兢兢业业,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音乐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音乐教学在搞好教法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一些有效措施,帮助和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学法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法的形成是一个由间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每一个具体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都呈现出连续性,阶段性和递进性,并将经历感知——模仿——内化——应用与创新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心理水平是不同的,处于不同的心理层次上,以感知为起点,以灵活运用与创新为目标。学法指导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途径仍然是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指导。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总结,一、音乐科“学法指导”指导的原则:(一)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性,注意音乐的体验性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要关注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了解,遵循计较学的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审美性等原则。(二)突出“以人为本”,注重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主要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以前“以学科为本”、“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强调了“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授之于渔”的教育理念。因此要遵循教学的“参与式活动”特征,避免教学单一性、说教性、专业训练式等教学模式,要为学生搭建音乐参与实践的平台。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任何教学行为与方式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促使学生学等性、互动性。(三)突出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兴趣爱好与特长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要体现审美性、体验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对比、反思、判断、选择的能力,同时,在面对普及音乐教育中,要关注部分对音乐有特殊爱好,或有音乐特长,准备向音乐方面发展的学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二、音乐“学法指导”的几个环节(一)聆听环节音乐文化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音乐的耳朵”,“对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指导学生音乐学习,首先要指导学生愿意听、爱听、会听。通过聆听和体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会听音乐的耳朵,认识和了解异地感的音乐知识和文化,提高音乐的思辩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必须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要求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具有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音乐文化对自身成长所起的作用,对自身素质提升具有的特殊功能。(三)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引导新课程突出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
北滘中学音乐科学法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