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佛理诗笺注徐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弘一大师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是徜徉于《诀别之音))l各个艺术领域的全才,更是南山律宗的中兴者。胡宅落华辞枝“,夕阳欲沉。裂帛一声“,凄入梵《记弘一大师之童年》云:“(弘一大师之父)灵枢藏秋心4。家凡七日,每日延僧一班,或三班,诵经不绝。师时见1。这是《护生画集》配诗之一。《护生画集》作于僧之举动,均可爱敬。”可以说,自童年起,佛学之思1928年,由丰子恺作画,李叔同题词,李圆净选材编辑,想,即深植大师之心;佛教之行事,亦伴护大师始终。全书诗书画合一,“以人道主义为宗趣,以画说法”,提今择取大师佛理诗六首,惶恐释之,以窥大师思想风倡护生,反对杀生。1929年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此诗貌之一端。对应的画面是:天上飞着一大一小两只鸟,但小的那只《题许幻园夫人宋梦仙遗画》,被箭射中,正往地上掉落。人生如梦耳2,哀乐到心头。洒剩两行泪,,同“花”。李白《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吟成一夕秋“。落华辞枝羞故林。慈云渺天末4,明月下南楼5。寿世无长物,:谓声音清厉。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丹青片羽留。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其目的在于“《春秋繁露》卷十一:“春气爱,秋气严,夏作,悲生人之多艰。聊赋短什,以志哀思”。弘一大师素气乐,冬气哀。”曹巫《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与许幻园夫妇友善,早在1898年10月,大师即人袁希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镰、许幻园等组织的城南文社,“以文会友”。姜丹书《弘《醉人与醉虾))l一律师小传》云:“许(幻园)君认为奇才,遂相见恨晚,肉食者鄙“,不为仁人3。沉复饮酒,能令特辟城南草堂之一部,并奉其母而居之。从此相交至智昏4。笃,情同管鲍。”1900年,许幻园夫人宋梦仙作“城南草誓于今日,改过自新。长养悲心”,成就慧堂图”,并自题一诗,乃求唱和。大师即应之云:“门外风身“。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护生画集》配诗之一。此诗对应的是一个生幻与真。”人正吃用酒浸泡的虾的场面。、人生无常时,多借“人生如2.《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梦”四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云:“人生如梦,一曹判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蹲还酪江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悲秋”的传统。宋玉《九辩》即“五戒”是佛教一切戒律的根本,它包含:不杀生,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首要的即是不杀生,《登高》亦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杀”要作扩张性的理解,食用家禽等也是“杀”的一种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形式;“生”的范围也很大,“一切有形、蠢动、含灵,皆不关于“悲秋”的原因,赵敏俐在《秋与中国文学的相得加害。”(清弘赞《归戒要集》卷中)思怀归母题》中说:“中国文学的悲秋作品,并不仅仅是3.《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而始终比较明显地和相思而达人。”《墨子·经说》:“仁,仁爱也。与怀归的母题有着不解之缘。”弘一大师“悲秋”,当与4.《史记·平原君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但思
弘一大师佛理诗笺注.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