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社科纵横&’(,"##$总第""卷第%期)*+,-.)+,/0+/)1/2,/32*.4""0*4%弘扬孝道构建社会和谐张明义5!!钟!伟"(54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湖北丹江!66"$##;"4南昌大学法学院思政部!江西南昌!%%##"7)【内容摘要】继承与发扬儒家孝道的精华,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代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因此,弘扬儒家孝道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儒家孝道!社会稳定!人际关系!代际关系!道德素质!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75"4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5##$875#9("##$)#%8##%$8#"!!“孝”观念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基础上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它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因素与原始的祖先崇拜的结合。在周代以前,孝亲之心表现为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发挥着维系宗教团结,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孔孟对此作了新的诠释,使其从一种虔诚礼教的宗教理论变成了一种对家庭生活反思的人生哲学;从宗教祭祀活动变成了深入人心的社会道德规范。随着儒家的阐发与倡导,孝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孝道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它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对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5]。儒家孝道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统一体。清除孝道传统中的糟粕,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精华,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弘扬儒家孝道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家国一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任何一个家庭的和睦美满,都必须是建立在充满亲情的基础之上。弘扬孝道,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就能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温馨浓厚的亲情。用古话说就是先有善事父母之孝,然后有善事兄长之悌;有了孝悌之礼,家庭也就和睦友善了。“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万物安。”(《礼记·效特言》)此外,儒家孝道提倡“立身”、“谏诤”,故孝亲者言必守法、行必尊道,决不会为非作歹、祸害社稷。“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之十)这里所说的不骄、不乱、不争,是对现行社会秩序的无条件的遵从和执行,也包括对现行社会公德的自觉遵守。如此一来,威胁社会的不良因素便大大减少,国家也就能长治久安了。“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二)弘扬儒家孝道孝道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是君子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由孝亲推而广之则是泛爱众的仁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仁者爱人”,爱人就是讲忠恕之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便形成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也是我们团结友爱、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
弘扬孝道构建社会和谐.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