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北川之行有感2013年7月的某一天,我和我的朋友们踏上了北川这片曾饱受摧残的土地,去感受国之大难带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悲痛与希望。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过去五年了,五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绵阳县城坐车到北川,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是丰饶的原野,巍峨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片片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锦绣天府重新充满生机与活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灾后恢复重建关系到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充分依靠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举全国之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灾区概况汶川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四川、甘肃、陕西3省处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①,总面积132596平方公里,乡镇1271个,行政村14565个,,地区生产总值24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050元、3533元。规划区的主体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以龙门山山脉为界,西部与东部的地质地貌差别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地形地貌复杂,平原、丘陵、高原、高山均有分布,部分地区相对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典型高山峡谷地形。自然灾害频发,高山高原地区地震断裂带纵横交错,发生地震灾害的几率较高;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多、范围广、威胁大。生态环境脆弱,山高沟深,高山地区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功能重要,高山高原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属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资源比较富集,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区比较集中,旅游资源丰富,水能、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等资源蕴藏较多。经济基础薄弱,平原地区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高山高原地区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集中。少数民族聚居,有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是主要的藏族聚居区之一,多元文化并存,历史人文资源独特。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008年8月25日,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大量文化自然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
从心出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