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动促思以说促思以变促思.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动促思以说促思以变促思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程根开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学科领域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多给机会和时问,让学生主动学习,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思维能力得到逐步的发展和提高。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仅供参考。一、加强直观操作,以动促思。思维活动是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和体验性,可见,小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要依赖于动作、实物、图像、语言等为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教学效果。1、解放双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化静为动,以动促思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上”。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手和手指的动作能激发大脑的富于创造性的区域发达起来,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好奇又好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体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发展思维是很必要的。例如在教学“6”的认识和组成时,我让学生在课前都准备10根小棒,和一组卡片(1—10的数字卡片),先让学生从课本插图和卡片上认识“6”,尔后,我又让学生摆小棒,找了“6”的分解的几种摆法,再比较分析几种摆法的异同,从而归纳出“6”的组成。这样动手操作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2、解放双眼,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知识,启发思维。观察是思维的门户,是人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它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信息60%以上来自视觉。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但数学的特点却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直观形象材料,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教学中,我常常借实物图、示意图等直观教学形式,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他们从中抓住本质,较好的理解题意。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第102页的问题: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告诉学生可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人,画图表示:?个人○○○○○○○○○☆○○○○○我前面后面引导学生按观察顺序观察,先看中间涂色的表示“我”,然后看前面,再看后面,想一想,该如何列式计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就能很快地领会数量关系,列出算式:9+1+5=15(人)。此题若没有示意图直观帮助,学生解答起来就比较困难。以图示为数量关系的载体,不仅能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题意,而且能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准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二、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思。一年级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又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实践证明表达能力增强,又可有力地促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在“说”的同时使思维得以展开,使数学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例如,在教学“8+5”时,,通过直观地摆学具,学生知道和是多少

以动促思以说促思以变促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