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设计课题中国古代人物画课时1课时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艺术》(第一版)课型理论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国画的基本知识。②了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③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国画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教学难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学生组织教学复习导入5分钟1、对上节课——美术空间表现进行复习1、教师提问:(1)美术表现分为哪几种形式?(2)空间表现包括哪几类?1、学生回答问题:(1)美术表现形式分为平面表现和空间表现。(2)空间表现包括雕塑、工艺品、建筑和园林景观。2、通过游戏“猜一猜我是谁?”导入本课。2、教师描述:(1)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2)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3)性顽皮,好玩耍,寸发圆脸,面色红润,七岁孩儿,人小鬼大?他是我的邻居凌小白。2、学生回答:关羽张飞3、教师归纳阐述:只要抓住人物的神态特征,文学家可以用文字将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那么画家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呢?、启发学生的思路,带着对画家是怎样对人物画进行刻画的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师学生新课讲授25分钟中国古代绘画—人物画一、中国绘画1、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2、中国绘画的分类按题材分: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按表现形式分:工笔和写意;3、中国绘画的画幅形式:长卷、横批、条幅、中堂、册页、斗方、折扇、团扇。1、教师提问:中国绘画传统上我们称为“中国画”或“国画”。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哪样呢?1、学生回答:笔墨、纸、砚,在教师引导下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教师总结并讲授中国绘画的分类(利用多媒体图片和板书加深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认知。)2、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师引导,对中国绘画的分类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3、中国绘画的画幅形式:横向(长卷、横批)纵向(条幅、中堂)、盈尺(册页、斗方)、扇面(折扇、团扇)。盈尺就是满一尺或一尺有余的意思。(利用多媒体图片和板书加深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认识。)3、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师引导,对中国绘画的分画幅的形式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分类:1、道释画 2、仕女画3、肖像画4、风俗画5、历史故事画1、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仕女画是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肖像画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可分为头像、胸像、全身像、半身像等种类。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历史故事画是以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为内容的绘画。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师引导,对各类人物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向学生展示不同人物画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绘画内容进行辨别和区分。2、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对中国人物画的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史:原始社会春秋战国秦汉魏晋1、、教师讲授人类从事绘画创作可追溯到上古时代,而最早的人物画是画在崖壁上和彩陶上的。展示多媒体绘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稷神崇拜图》和《人面鱼纹彩陶盆》。通过欣赏总结出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线条粗狂、稚拙,能够抓住人物和动植物的基本形态。绘画内容为人和动植物的结合体。1、学生认真听讲,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和板书讲解,掌握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明白绘画作品离不开生存与生活,并与此息息相关。春秋战国绘画风格:墨线勾勒,用笔流畅,人物比较写实。2、教师解释帛画的定义,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御龙帛画》,并与学生总结之一时期的绘画特点,以板书形式加深加深学生印象。2、学生认真听讲,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并描述画面内容,结合板书讲解,掌握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了解绘画作品的功能性。秦汉时期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并且绘画内容比较具象,刻画细致,颜色丰富,且具有变化。3、教师引用历史背景联系当时的绘画作品,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学生一起欣赏《马王堆帛画》。3、通过联系历史常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听讲。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并描述画面内容,结合板书讲解,掌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魏晋时期:主要人物:顾恺之,东晋诗人、书法家、著名画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4、(1)简述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历史地位。4、(1)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所作出的贡献。魏晋时期的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