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的中医与智慧期末论文.doc易经里的中医与智慧”学习感悟学号:易道之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原以为《易经》只是远古时期的小家之学,通过近来的学习,才知道它是众多知识的根源,也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的源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都是来源于易经。然而,易经的作用远远不止于医学。学习此“天人之学”能丰富个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还能安身立命、乐天知命。“易”者,大道至简也,有辩证法的变化之道,亦有永恒不变之真理。早在七千多年前尚无文字之时,易经便诞生了。起源于河图洛书的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伏羲画卦、中古周公重卦、下古孔子作传。易经渐渐从占卜上升为哲学,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行为。趋吉避凶是人的自然属性,天地信仰在中国渐传开来,德求福,仁求吉,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做事前占一卦,观天道以立人道。而《易经》交给世人的行事法则有三条:1•忧患意识:易经中说“潜龙勿用”,君子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这是永恒的真理,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方能无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味的死板做事终将失败,而事物发展趋势也是不断改变的,物极必反;:乐其自然知其命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也是中医学养生的道理,“后天而天弗违,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医的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宇宙的本源。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而《易经》中亦有气化学说:太极是天地万物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太极就是自然所包含的生生不息的根。由此可见中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以易经为基础。古人认为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由天地天地精气凝聚而生,人死又复散为气,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正是认为人体自身和人与自然以气为中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素问》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根本,而易经则是对阴阳学说作出了精炼的阐释,把阴阳引申为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事物,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主阴从,阳动阴随;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消长;阴阳的关系在《易传》中这样阐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
易经里的中医与智慧期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