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师之路”学习汇报青年路小学李明升10月31日到11月2日,我们一行四人,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名师之路-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在会上,听了多位名师的讲课,学习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明确了教改后十年教学的发展方向。会上提出了“生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探索,总结出结论,形成经验、知识。这才是最终目的,这样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的需要。对于各个名师的学习,我进行了总结梳理,归结为如下几条:一、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名师们抓住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整节课上,名师们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有趣、兴奋,对老师的话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整节课堂才能显得非常活跃。特别是在名师们和学生沟通、认识时,名师们更是极尽所能,让孩子们活跃起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不确定因素,考验了名师们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如杭州的刘松老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杭州人,便提示道:“上有天堂,下有….”学生们齐声回答“下有地狱”!这时就要考验到老师的应变能力了。也是刘老师说:“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圆表示分数呢?”(为了用图形表示分数、百分数的关系),有同学立即站起来回答“不可以!”,老师问:“为什么?”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圆的大小是有限的!”,又给老师出了难题!华应龙老师在和学生沟通后,,说:“为什么他的公司叫‘微软’?”学生回答不上来,他回答说:“软了不好,硬了也不好,所以就叫‘微软’了!”引起了一阵热烈掌声。二、名师善于制造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我们平时上课时,是直接提出问题,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想什么,他愿不愿意;而名师是制造出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所以,名师上课时,学生的求知欲很浓。如刘松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先引导学生说,你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择出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按顺序完成相关的问题解答,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又如华应龙老师《找次品》中,当完成了8个需要称3次后,又进行了9个需要称几次呢?当探索出来9个只需要两次时,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9个才需要称2次,8个反而要称3次呢?”教师马上请大家对8个要称几次再进行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他没有直接指出称8个时是错的,而是留到9个以后,学生自己意识到了错误。徐斌老师的《平均数》,在套圈游戏中,先是男、女各4人,男生各套7个、女生各套6个,结论很明显;接着,男女各4人,套的数字不一样,用总数来比较;第三轮,男4人、都套7个,女5人、都套6个,谁赢?提示不能用总数来比较了,男生赢。第四轮男生4人,女生5人,成绩各不相同,怎么比?到此,成功制造出认知矛盾,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牛献礼老师的《比快慢》中,先是距离相同,先到的快;再是时间相同,跑得远的快;最后,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也不相同,怎么比较快慢?成功制造出一个认知矛盾,新知识也在解决这个矛盾中逐步展开。三、重视让学生探究原因,而非塞给结果和名师相比较,我们过多的把结果塞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探索。这样,学生对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牛献礼老师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3-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