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绿洲》教学设计关义春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和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教材以包含环保意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绿洲》命名,可以直接从此作品的欣赏讨论中导入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新奇视觉形象的营造及环境保护的双层思考,继而在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不断学习与探讨中深化对于环境保护的情感。在营造新奇视觉形象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三个学习活动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活动一”通过参照《绿洲》的艺术手法,描绘一幅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作品,使学生进入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表现,设计临摹改造的练习,一方面是出于学生易于把握的考虑,另一方面符合单元内活动难度梯次的安排。“活动二”主要探讨图片资料中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通过学习与借鉴,使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侧重异形同构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创新表现。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热点最后逐步转向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并进入多种表现手法的探讨。 “活动三”设置了以“绿”为命题的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更加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并引导学生对“绿”的构思进行对比讨论,使教学达到高潮。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进行艺术表现2、 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境意识。3、 学生尝试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与宣传工作。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进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 :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问好。二、引入课题::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绿洲》, 思考能不能用别的新奇的表现方法?三、讲授新课:《绿洲》,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引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课本第10—11页):我们可以看出《绿洲》
《绿洲》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