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题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还须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二)句子理解型【命题特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1)结构复杂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统摄全篇,即“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答题方略】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类命题,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义。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三)筛选整合型【命题特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其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答题方略】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四)技巧分析型【命题特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请赏析“……”这句话。【答题方略】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五)物象分析型【命题特点】散文中的物象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方略】这种题型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物象的作用: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3、主旨的升华作用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1)结构上  :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六)形象分析型【命题特点】记叙性的写人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人物形象模型图身份、地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意义(作用及意义)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答题方略】首先,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意义; 其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七)探究新题型特别注意:一是探究的内涵与范围,探究包括“发掘”“探求”“解读”三个层面;二是探究是在文本框架内的挖掘,不可随意发挥;三是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开放性是探究,阐释性也是探究。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例:《伤逝》文中数次提到“酒”。如:写张大千“他也要喝,他甚赞美那果子酒好吃,于是我同他对饮了一杯”,写庄慕陵“他也不能饮了,可是饭桌前还得放一杯渗了白开水的酒”。请结合课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6分)答案:(1)这样安排材料,可以使文章由“酒”始,由“酒”终,从而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好揭示怀友伤逝的主题。(2)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可通过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