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体会2007年是陕西省高中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生机勃勃的新课改就这样走进了广大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心里既忐忑又兴奋。这一届的高一学生,是2005年陕西初中实行新课改的首批毕业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里他们学习的不仅是新的课本,最重要的是新的上课模式、教育理念。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讨论、发言、表现的机会,这种上课的模式表面上老师轻松了,其实老师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西安市在新课改实行的这快一年时间里,组织了教师培训以及多次的观摩课研讨活动,感触很多,下面就是我听课的一些体会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暑假拿到了新的教材,通过对比发现,新教材在设置上添加了本节聚焦、问题探讨、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的等环节,文字叙述大大减少,图片资料明显增多。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以本为本,完全按照课本走,但是从新教材的变化趋势,我们也能领会出编者的意图是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张扬个性。问题是,怎样实现这个意图?怎样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得摸索新课本,进行课后反思,也听了不少的观摩课,困惑很多,如:有的课堂上老师言语很少,一节课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一个问题,学生再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再总结。我不知道这样的课算不算体现新课标,但是有两点很明确,第一这样的上法课时肯定是不够的;第二从知识上来说深度不够。这是我到外面听课一种模式,还有就是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互动很好,但是交流的话题是越撤越远,最后往往是答非所问,使得教师在对教学的组织上存在着一些困难。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为了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我举了几个例子“小猪吃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想让学生自己讨论,通过回忆初中的知识来区分反射的类型,但是,结果讨论开始后,大家气氛很好,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后我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当堂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另一个困惑就是:课程理念的超前性与相对落后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课本是变了,但是相关的试题还是换汤不换药,考的是应
我的课改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