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复习材料第一课杠杆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2、杠杆的“三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3、杠杆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人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阻力点。4、杠杆在工作时,是围绕着支点转的。5、像钳子这样的杠杆,使用它能够省力。6、杠杆是不是省力,与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7、开瓶器、起钉锤是一种(杠杆)。8、镊子属于费力杠杆,钳子属于省力杠杆,天平属于等臂杠杆。9、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10、使用杠杆时,不一定能省力。11、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12、自行车的脚踏应用了杠杆原理。13、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动力点与阻力点之间。14、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15、使用起钉锤起钉子是利用了杠杆原理。16、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机械。17、镊子能(省距离),却不能(省力)。二、简答1、杠杆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记录自己发现的一些杠杆工具和它们的用途。①修剪果树用的果枝剪、②拨出钉子用的钉锤、③抽出地下水用的压水井、④夹破核桃用的核桃夹、⑤剪断铁丝用的钳子。2、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她能成功吗?为什么?她不能成功,因为找不到这个支点。3、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木夹、镊子、船桨、钳子、剪刀、筷子、羊角锤、斗车、核桃夹、天平、鱼竿、火钳、果剪、铁锨、指甲刀、订书机。①省力杠杆:木夹、钳子、羊角锤、斗车、核桃夹、果剪、指甲刀。②费力杠杆:镊子、剪刀、筷子、船桨、鱼竿、火钳、铁锨。③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订书机。4、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答:螺丝刀在力的作用下,是打开罐盖的杠杆。5、罐子凸起的边缘起到什么作用?答:罐子凸起的边缘起到支点的作用。6、想一想,如果没有螺丝刀,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罐盖容易撬开吗?答:在力的作用下,打开的罐盖的螺丝刀是杠杆,而罐子凸起的边缘是支点,当动力作用在螺丝刀上时,经过杠杆的作用,罐盖会比较容易打开。但如果没有螺丝刀,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罐盖很难打开。2杠杆的平衡1、杠杆能够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2、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3、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4、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或做缓慢摆动叫做杠杆平衡。5、杆秤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6、杠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7、用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1)调节小天平的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两边的挂盘与支点的距离,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就达到了平衡。(2)用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将需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估计物体的质量的大小,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回形针)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这时砝码(回形针)的总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8、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9、《墨经》是中衡的原理,大约比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早两个世纪。10、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11、秆称是一种杠杆,在中药房常见来称中药,有一天,粗心的工作员拿起比原来小的秤砣来称中药,这时称出来的中药的重量(比实际重)。12、天平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简答。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支点到动力点距离比支点到阻力点距离远。)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支点到动力点距离比支点到阻力点距离近。)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4、杠杆尺左边位置的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的格数与钩码数的乘积,这就是杠杆平衡的规律。(也能够说: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阻力点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动力点钩码数)(或者: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第3课滑轮、轮轴、齿轮1、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2、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够改变用力方向。3、滑轮有省力的作用,当轴粗细相同时,轮子越大越省力。4、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5、定滑轮的作用是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6、旗杆顶端的简单机械属于定滑轮。7、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8
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