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两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创意】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文本我采用联系已有古诗来完成阶段性目标,并把重点确立在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上。【教材简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孟、浩、陵、辞、唯、舍、君”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方法目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情感态度目标:1、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离别之情。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PPT课件地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知诗人,故人西辞江留痕1、古诗导入。《离别》配乐,教师背诵《赠汪伦》。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还记得作者是谁吗?是啊,这位浪漫多情的大诗人刚和好友汪伦各分天涯,还在依依惜别时,今天却又要送走一位好朋友,该是多么的伤感。(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师:大家从课题中能得到什么信息?(提示:李白送的是谁?在哪里送别?将朋友送往何处?此时的他该是什么心情?)二、读诗文,烟花三月送君行1、初读诗文。师: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小组交流,并把最有价值的疑问写下来,推荐一个小组长汇报。2、齐读课文。3、汇报问题。教师整合,并出示预设问题。(课件出示:①、小组交流后弄懂了哪些字词?故人、辞、尽、天际什么意思?②、黄鹤楼在哪里?扬州在哪里?(出示地图)③、为什么是“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④、你觉得写的最棒的一个词语是什么?⑤、读了以后,你现在有什么想要说的?)4、指生朗读。师:你们觉得他读的好吗?为什么好?停顿的地方对不对?有什么意见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正确的诗歌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教师范读。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通过回顾导入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拓宽联想的范围,更好的训练思维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读中感悟,读中感知,学生独特的体验才会源源不断的流出,诗歌才能读出语感

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0-03-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