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运算律》教材分析.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沈重予录入时间:2006-1-17阅读次数:8715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1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和65×5+45×5写出来。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想想做做”第1~3题帮助学生消化初步认识的乘法分配律。第1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会有困难,要给予适当的帮助。第2题选择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第3题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2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教材分三步安排: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互改写。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

《运算律》教材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