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探索型主题活动[摘要]:本文以幼儿自主性发展为主线,从主题的确立、过程的探索、结果的表达、结论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探索如何建构探索型主题活动,并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进行论证。[关键词]:自主性探索型主题活动[引言]:促进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也曾提出:促进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魏书生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自主性的关注。顺应历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已经明确指出:“为幼儿创造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中心理念:幼儿园教育必须要定位于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及终身幸福作最佳准备的战略高度上。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应运而生。自主性是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根本,也是探索型主题活动追求的目标。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如:“会飞的气球里面吹入的是什么?”“电视为什么会放出图像、发出声音?”“人不吃饭、不喝水会怎么样?”等等。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为幼儿习得知识和经验的延伸、拓展与整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幼儿的探索、表现欲望得以充分满足,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它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真正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团队精神;真正在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开发幼儿的潜能,是一类与幼儿园其他活动相辅相成、具有其特定功能和功能的活动。”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以“主题”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所找、自己所说、自己所做、自己所看以及自我表达的活动。教师应留意幼儿平时谈论的问题,并注意及时地捕捉这些信息,以此成为孩子探索的焦点和主题,促进幼儿自主性问题的形成。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主题强调幼儿自身的探索,可以完全由幼儿自发生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产生。但无论是怎样形成的,都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和探索。这种自主性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包括主题的确立、过程的探索、结果的表达、结论的评价等。建构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主题确立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幼儿求知的自主性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对幼儿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允许和鼓励幼儿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各种有疑惑的事物和现象提出问题,并以此为契机确立探索活动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原则。孩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应提供持续不断的机会支持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尊重幼儿自主活动权,努力根据当前幼儿发展需要,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自己确立主题。例如,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或散步时间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为什么白天有太阳,却看不见月亮?为什么人要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地球上要有那么多国家……孩子们对有关地球的知识充满了渴望,于是就产生了“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又如,中班孩子们在饭后有追逐现象,老师告诉幼儿吃饭后不能乱跑,否则会影响消化,会得盲肠炎,对这个解释,孩子们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盲肠炎?盲肠在那里?人为什么要吃饭……孩子们对作为个体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人”是切合每个人自己的,“我”本身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教具,因此老师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来探索“人的奥秘”;有的幼儿看到美丽的花开了,每天进出活动时,孩子们都会趴在那里看看、摸摸、闻闻,于是,对花有了兴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抓住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随即开展了“花的世界”主题探索活动;还有“动物世界”、“交通工具”、“恐龙的奥妙”、“有趣的盒子”等主题的产生都是来自孩子们日常看到的交通工具、小动物、食物、玩具,孩子们自己交谈或向老师、爸爸、妈妈提出有关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决定后产生的。当然,在开展每个主题之前都进行讨论,我们都研究该主题设计所蕴含的理念及价值,以便有效的开展活动。一个个问题的出现,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去收集资料,查询
以幼儿自主性为主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