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龙桥学校朱亚利【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还要承担起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硬套灌输就能培养起来的,而应该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逐步渗透培养起来的。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进行了浅显而粗鄙的论述。【关键词】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情感渗透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的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是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情感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硬套灌输就能培养起来的,而应该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逐步渗透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在孩提时期,正当孩子们对言语、对形象、对世界的认识特别敏感的时期,他们的心田就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教师把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气节,祖辈的光荣历史,随着语文教学沁入儿童稚嫩的心田里,必然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并发生深远的影响,犹如把种子播到田地,会萌发、生根一般。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注重从孩子的初始教育入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是顺理成章的。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呢?从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欣赏山河之美,激发爱方公里的伟大国家,山河壮丽,名胜众多,风光旖旎,这无疑都能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好素材。如苏教版第六册中的《第一单元》编排了《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三篇课文。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物资的富饶,字里行间充盈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在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所描写的风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欣赏到的风光和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从而把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融入在学生的听、看、读、说中。如在《长城和运河》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航拍美景,让学生确确实实地直观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学生全都自动的跟着镜头的变换,配乐的升沉,背诵起“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就沉浸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不仅理解体会了“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等词的意思;了解了长城和运河这两个工程的浩大、艰巨,理解了“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更在诗的意境中升华了学生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感。在让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壮美风光的同时,教师结合历史和当前局势对当地风土人情,适当做些延伸。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的过程中,正值菲律宾通过国家立法妄图侵食我南沙领土主权。我们就很有必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清楚的了解到南沙群岛这一串串南中国海上
爱国注意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