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舒婷简介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回厦门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调到福建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作协理事。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朦胧诗的代表作者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这五个人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梁小斌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舒婷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一代人对历史、对祖国、对理想、对爱情的崭新的理念,以感人的激情、深邃的思想与精巧新奇的意象取胜,如著名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另一类以描写自己内在情思,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爱情的回忆与期待为主,以真挚、委婉的情思与隽永、优美的意境取胜,如《春夜》、《秋夜送友》、《落叶》、《思念》等。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作于1979年。"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她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在本诗中,诗人以一系列递迸组合的意象在展示祖国由破旧落后到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表现诗人由悲至喜、由迷惘到觉醒的心理轨迹中,抒发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迸发出献身祖国的誓言。课文朗诵结构(一)第一节: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