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叹金圣叹苏州,因为地灵,所以人杰。小桥流水,膏腴之地,哺育出吴门才子文征明、唐伯虎;小说家冯梦龙、叶圣陶;艺术家夏梦、徐丽仙。温尔文雅;婉约甜美。也有例外,比如,金圣叹。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但思想、性格,脾气,同枕河婉约,柔雅人文,有点儿格格不入。六十年代初,一中毕业分配到小学教书。碰到教历史的刘恩同老师:“好啊,当教书先生了,什么学校?”答,纯一小学。他笑着说,“应当到海红小学去呀!”看我不解,又道,“海红小学,是金圣叹的故居,在这样的地方教书,老师会越教越聪明,学生也会跟着聪明。开学初,文教局组织实习教师到海红小学听课。校园的畅庭、楼宇、廊屋,甬道,清爽又滋润。边听课,边开小差,浮想联翩:三百年前,金圣叹在这里是怎样走来走去,读书晒太阳的?听课结束,校长介绍学校时,提到了金圣叹,说在这里办学,借光了古人智慧。于是乎,对金圣叹有了兴趣。经过怡园旁的旧书店,看到“三联书店”出版的《金圣叹其人》,买回家细读,努力认识才华橫溢,狂傲不羁的金圣叹。鲁迅说他,是才子中的才子。顾颉刚说他,是吳县第一神童。胡适說他:是十七世紀的一大怪杰。他一生评点过不少名著:《离骚》、《庄子》、《史记》、《西厢》、《水浒》,杜甫的诗歌;对《水浒》、《西厢》两部书,曾动笔批改,见解独到。他的评点,“妙语联珠,巧舌惊天,大开后人眼界。”被调侃为中华第一“金百批”。然而,人生多难,对旷世才子尤甚;金圣叹因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被朝廷押解江宁,处以极刑。刑日,金圣叹为安慰痛哭的莲儿、梨儿两子,说:“我出个对联你们来对。”于是吟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呼天抢地,哪能对答。金圣叹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们对下联。”接着念出下联:“梨儿腹内酸。”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是说看到儿子悲切之状深感痛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为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酸楚难忍。这副生死诀别对,一语双关,字字珠玑。这是书上说的,事实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我宁可信其真:智者是应当这样视死如归的!生命本残酷,随时溅血腥:只见寒光闪处,文坛巨星就这样早早陨落。载,金圣叹墓在吴中藏书镇五峰村博士坞。一个月前驱车去了那里,碰到苏州大学文学院两位同学;荒草树丛,荆棘遍地,未见墓地。大学生说,清明来看看,心到即是;说得不错,金圣叹应该让人记着的。
十一、叹金圣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