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人避讳趣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人避讳趣闻所谓“避讳”通常是指在写文章或说话时遇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来,甚至连同义字也不能提到。所以,那一时期的人从家庭到社会,单是要记住各方面应避的讳,已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了,也因避讳闹出了许多笑话。五代冯道,历朝为相。有一次,他命一个门客为他讲《道德经》。门客想这是要犯讳的,就连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也不觉笑倒。原来《道德经》起首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道的讳。宋时有个州官叫田登,讳言“登”字,连同音字也不许提,谁要是触犯,必受重责,很多吏役因此而受到了笞罚。所以一州人都称“灯”为“火”,不敢有所触犯。元宵节晚上应该照例张灯,于是衙门大书通告张贴市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骇笑。流传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语即源出于此。南宋钱良臣,讳言其名。他有个儿子,据说很聪明,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二字,就改呼为“爹爹”。有一天,读《孟子》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之句,就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为避父讳,孺子只好认“贼”作父了。无独有偶,南宋某君父名阿谷。一天,此君读《四书》,突遇“旧谷既没,新谷已登”一句,无可奈何,只得高声诵曰:“旧爹既没,新爹已登”,讳安全避过,又给老爹送了顶绿帽子,阿谷取此名时,是否科到会有如此“名”外之获呢? 北齐有个熊安生,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因为徐之才的父亲名雄,而和士开的父亲名安,他想自己姓名中“熊”字犯徐父讳,“安”字又犯和父讳,于是就自称“触触生”。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父名鹤,为避讳计,他就在名帖上写上“宋一鸟”。避讳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件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崎形产儿。在其歪歪斜斜的前行史上,时时忍不注要爆发些不尴不尬的幽默故事来,倒为中华笑史添了一笔意外之财。

古人避讳趣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806
  • 文件大小422 KB
  • 时间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