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讲课内容第一部分: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第二部分:燃烧与排放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7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第10章新燃烧方式与替代燃料动力动力的获取和输出;能量的消耗和利用燃料能量转换的“质”环节;加入整机能量总量的“量”: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第二部分:燃烧与排放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7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第10章新燃烧方式与替代燃料动力p-图示功图(四冲程)p-V图EIIETDCTDCTDCBDCBDCw/ocombustion0180360540720CAppzp0IVCEVOEVCIVOTDC(上止点)BDC(下止点)ppzp0VsVcVpAdsTDC-TopDeadCenterBDC-BottomDeadCenterIVO-IntakeValveOpenIVC-IntakeValveCloseEVO-ExhaustValveOpenEVC-ExhaustValveClose示功图IndicatorDiagram压力图/展开示功图要求会识图和画图!正负功确定原则:压力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一致,工质对活塞作正功压力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相反,pression压缩过程W<0Power作功过程W>0Intake进气过程W>0Exhaust排气过程W<0WpdV=ò循环功:动力过程功:压缩与燃烧膨胀冲程所作功之代数和泵气过程功:进气与排气冲程所作功之代数和(总)指示功=动力过程功+理论泵气功(不考虑泵气损失)净指示功=动力过程功+泵气过程功(考虑泵气损失)进气压力pd大气压力p0排气压力pe大气压力p0与泵气有关的功:理论泵气功忽略流动阻力,进、排气冲程压力所作功之代数和。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排气压力相同(等于大气压力),即理论泵气功为零实际泵气功(泵气过程功)由于流动存在阻力,进气压力低于大气压,排气压力高于大气压力,造成进气和排气流动损失功,两者之和为实际泵气功W2+W3负功泵气损失(Pumpingloss)(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W2+W3负功自然吸气(NaturalAspirated)发动机作功分析(总)指示功=W1+W3净指示功=(W1+W3)-(W2+W3)=W1-W2进气压力pd大气压力p0排气压力pe大气压力p0自然吸气(NaturalAspirated)发动机作功分析与泵气有关的功:理论泵气功忽略流动阻力,进、排气冲程压力所作功之代数和。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排气压力相同(等于大气压力),即理论泵气功为零实际泵气功(泵气过程功)由于流动存在阻力,进气压力低于大气压,排气压力高于大气压力,造成进气和排气流动损失功,两者之和为实际泵气功W2+W3负功泵气损失(Pumpingloss)(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W2+W3负功理论泵气功(pb–pk)Vs正功实际泵气功W2正功泵气损失功W2-(pb–pk)Vs阴影面积负功(总)指示功W1+(pb-pk)Vs净指示功W1+W2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发动机作功分析实际进气压力pd>实际排气压力pe>大气压力p0记住:理论泵气功和实际泵气功可正、可负,但泵气损失功永远为负!示功图(二冲程)BDCTDCEPOIPOEPCIPCppzp0VCVSV540BDCBDCTDCTDCBDCppzp00180360720CAEIIPO-IntakePortOpenIPC-IntakePortCloseEPO-ExhaustPortOpenEPC-:为什么四冲程发动机可以忽略曲轴箱换气功,而二冲程发动机不可以忽略?:为什么车用发动机大都用四冲程发动机?: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第二部分:燃烧与排放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7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第10章新燃烧方式与新能源动力系统
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