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潘鑫(07金融200709050022)摘要:小额贷款的兴起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成本高、风险大、制度不健全等,阻碍了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同时也间接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小额贷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权责对等制风险控制降低成本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同时也使地区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状况差别越来越大。特别我国广大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和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是农村经济开发缺乏资金。为了扶贫济困,在我国发展了小额贷款。从最初的扶贫济困,到如今的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在中国,由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农户。与普通商业信贷不同的是,小额信贷所面对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充分的经济主体,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这更多地意味着高成本和高风险。因此,在已有条件下如何提高效率,使小额信贷更好地满足弱势经济群体的需求,同时实现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始终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基层涌现出的很多创新做法正是由此展开,它们试图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提高小额信贷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小额贷款的发展需多方参与已是共识。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小额贷款的各个参与方,如扶贫部门、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甚至农户,各方应如何协调才能够达成合作的效率最大化,同时避免在各方的博弈中导致效率损失。由此,因地制直地设计、运用恰当的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在小额贷款的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引进小额信贷的最初动因是扶贫,后来办理机构、支持对象、发放模式等不断扩大,出现了很多衍生品种。但是,小额信贷的本质没有变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没有变化。运用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办理小额信贷,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在单纯的市场机制作用下,小额信贷的收益难以弥补成本,从而影响了贷款发放机构的积极性,制约了小额信贷资金的持续供给。要使小额信贷走上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使得贷款者、借款者和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都有发展小额信贷的积极性。2001年开始,我国部分省区在小额贷款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机制,即信用社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和信贷管理手段创新提高小额贷款回收率、降低操作成本,实现小额贷款的商业性盈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对小额贷款的政策扶持,逐步壮大小额贷款规模,扩大受惠范围。建立健全小额贷款以下机制。这些机制有利于促进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一、完善小额贷款管理机制,形成权责对等的分工协作机制小额贷款是一项具有较强外部性的金融业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大力协作,可以做出更具体更实际的做法,由扶贫部门确定贷款备选名单,农村信用社负责贷款的发放与回收,财政部门提供和管理担保资金,三个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各负其责,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权责对等,有权必有责,是分工协作机制运作的基础。县扶贫办是政府扶贫事业的基层主管部门,在乡村干部、信贷人员的帮助下,县扶贫办对符合小额贷款支持条件的农户进行初选,编印《小额扶贫贷款备选农户名册》,供农村信用社在其中选择贷款发放对象。这样既保证了贷款农户符合国家扶贫政策要求,又充分尊重信用社的自主选择权。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必须保证其拥有对借款人的最终选择权,

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