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课型结构新授课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一分硬币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米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 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再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请一位同学量一量老师这里的彩带有多长? 讲解: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 (1)找一找。 1分米有多长呢?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尺子数一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 学生在直尺上找1分米,并组织交流。(2)画一画。 谈话:你们能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画好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检查。 提问:画长1分米的线段要注意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用手比画一下,看1分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3)说一说。 提问:你们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吗?(学生举例)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知道1米是几分米吗?小组合作在米尺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4)量一量。 谈话:用米尺来量一量课桌和椅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大约各是几分米。 学生测量后,组织交流。 。 (1)谈话: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提问:那数学书的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 提问:在量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数学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是的,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毫米。 (2)谈话: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谈话:那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谈话:再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毫米) (3)谈话:请同学们再用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大约是1毫米) 谈话:那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吧!提问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