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田区第十六小学陈国朋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三年级下册P70----P74。二、设计理念:改变学生教学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力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只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始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三、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感知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2、建立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五、教具学具:课件,十六小照片图,一张1平方米的纸,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长方形、圆、三角形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正文设计意图(一)初步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1、理解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师:(出示十六小照片图)加框,框是这个图片的什么?(周长),如果加玻璃纸,这是它的周长吗?它和周长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找一找,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物体?摸一摸,他们的表面,感觉有大小吗?比一比,课本的封面和课桌表面,哪个物体的表面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本的封面和练习本的封面呢?师:刚才同学们摸的都是物体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师:我们把学校照片按一定比例缩小画成了平面图(课件出示),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观察它们是怎样围成的。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举例说明。理解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面积的概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通过让学生寻找、触摸、观察和比较各种物体的表面,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的表象。3、小结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丰富表象,揭示面积单位。1、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师:我把照片和课桌的表面截图在屏幕上,猜测下,谁的面积大?怎样比?学生回答,重叠比不行,用尺子量不行……师引导:用我们学过的图形来帮助我们比较。学生操作与思考。师:桌面和照片表面用不同的图形摆,还是用相同的图形摆?操作步骤:①讨论用相同的图形还是用不同的图形摆合适。②操作时小组中4人分工合作。③摆完后可下座位欣赏别的小组作品。④回座位后讨论用什么样的图形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合适?2、学生汇报反馈。两个相同的桌面分别用了6个正方形,能说用的多的桌面面积大吗?让学生再争议质疑。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摆,讨论交流来探讨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把面积单位这个抽象的东西,用学生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对面积单位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学生在桌面上摆了24个正方形,在照片上摆了25个正方形,而正方形的面积都相等,所以看出照片的面积大。3、师小结:看来我们得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面积单位。(板书)(三)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陈国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