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克罗恩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克罗恩病(ICD-10:K50),行小肠部分切除术(ICD-9-CM-3:-),大肠部分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腹胀,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消瘦体质,脐周轻压痛,常伴肠鸣音亢进,偶可有腹部或肛周边界清的包块或外瘘口。:建议检查顺序:肠镜、CTE/MRE、钡剂灌肠及钡剂小肠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及CTE或MRE可明确诊断,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确诊需要病理结果支持。(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包括纠正代谢紊乱、心理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根据病情选择水杨酸制剂,病情重时改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生物制剂及生物类药物,肠道继发感染时加用广谱抗菌药物。处于缓解期和活动期的患儿首选肠内营养药物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五)-10:K50克罗恩病疾病编码。,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结明试验、EB病毒检测、巨细胞病毒检测。(3)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4)心电图、胸部正位X线片;(5)营养筛查与评估: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肠镜(包括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可门诊完成)、腹部超声、消化道钡剂造影、CTE、MRE、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等。(七):柳氮磺胺吡啶片或水杨酸类制剂,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必要时)。:地塞米松、5-ASA制剂,生物制剂及生物类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进行营养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及营养耐受性选择或调整营养性药物方案。诱导CD缓解,推荐全肠内营养,选择鼻胃管或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不能达到目标量60%时,可选全合一的方式实
克罗恩病临床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