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粗糙、茂密、吮吸、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感受“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重难点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声声咆哮,出现雄狮头动态近景;出现狮子围猎捕食动态画面。)师: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狮子捕食的镜头。师:可今天我们学习的《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中的狮子爱尔莎却温柔、可爱、善解人意,甚至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快来认识认识它吧!2、板书课题,自由提问。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揭示课题,简介作者。(课上师生交流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乔伊·亚当森:女,1911年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是个有名望的建筑工程师。她从小把假期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父亲的庄园里,专心致志地对野鹿、狐狸等动物进行驯化工作。1937年在东非肯尼亚旅行。那辽阔无边的热带原始森林和出没其间各种珍禽异兽,一下子把她吸引住了。于是,她决定留在肯尼亚,这一留就是43年。在此期间,她的丈夫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三只小狮子,便带回营地进行驯化试验,并把两只大的送往荷兰动物园,留下最小的爱尔莎,继续进行驯化试验。再后来,她写了一本引起轰动的书《野生的爱尔莎》,本课就节选自这本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达到字字响亮,句句通顺。(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句障碍,画出不懂的地方。3、检查生字、词语、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习惯性地进行评价。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路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启发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2、默读课文,画出点明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这篇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只是初步了解,不做过高要求。如,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表现了它的顽皮、淘气;小狮子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并把它赶走,表现了它的勇敢;小狮子换牙时的听话,表现了它的温顺可爱;但面对“我”的“教训”又表现出了乖巧。五、基础性作业1、积累生字词,书写规范、整洁。2、进一步熟读课文。3、结合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