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孩子的心灵,热爱学生六坝寄宿制小学:张小英仁者爱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莫过于热爱学生,可能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地方。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感觉到温暖,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可以防止无法预料的后果产生。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还没开始上课,许多老前辈好意建议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开朗,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2个月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来时要有礼貌,尤其是我们学习了思想品德,更应该知礼仪,懂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变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我“驾到”,变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自认为是很有成就感。 然而不久,我突然发现,班上有位男孩子,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不是挖苦就是讥讽,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上课和课后都针对他。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回家补”。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学校补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挨打?还是回去好,挨打不要紧,只要记住疼,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走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另一天我的课他没有来,我的心不安了。难道是因为我昨天的批评?其实批评他之后我心里也不好受,相对他好点,可就是好不起来,他也是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而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本应该是培育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对他是什么态度?他也有他的优点,是金子都会发光,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那以后,我反思了很多很多,是应该改变对学生的态度了,
开启孩子的心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