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doc浅谈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提出了综合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要实现德育的目标任务,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必备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却滞后,因此对学生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德育则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同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教育实践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的德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态度、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不良习惯的消除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能自我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两者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虽不相同,但在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这一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主体目标也是一致的,都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对一个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由于两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教育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的主体,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来反映,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二、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建立积极的教育态度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是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因此,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枯燥的说教,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灌输和压服的态度与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发展的辅导者。德育工作者应在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这样,学生就减少了许多的思想顾虑,敢于敞开心扉,为接受德育教育准备了充分的内在条件。如果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内在条件后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丰富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沟通分析、技巧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从而使

浅谈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0-03-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