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设计大庆中学化学组李微微一、设计依据考纲分析: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如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鉴别与推断题中大量出现;此外,一定的定量计算也常出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铝元素的两性,而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更是难点,如何设计让学生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就尤为重要。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部分内容,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铝元素的两性是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难点,本节内容是以铝、氧化铝的两性为指导,小组探究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并通过探究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将教材中Al(OH)3的两性提炼出来,没有按照以往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进行学习,而是重点研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整合教材。将教材中Al(OH)3的用途作为课堂情境导入设疑,铝、氧化铝的两性作为复习内容对比学习,在实验探究氢氧化铝两性的过程中总结制备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深入的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上一节学过铝单质、氧化铝的性质后,学生对Al2O3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一定认识。这节课将对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了解Al、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会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对于学习Al(OH)3的两性有指导作用。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一定认识,了解离子反应能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本节课从Al(OH)3电离的角度去分析Al(OH)3的两性提供前提。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这之前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为这一节探究实验提供了条件。(4)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并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小组分工,课上小组探究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5)重、难点分析: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难点: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因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酸和强碱反应。而很多氢氧化物都是用此金属盐与氢氧化钠制取,而氢氧化铝不是。这是氢氧化铝与其它氢氧化物的区别,所以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要从电离来解释,这是第一次接触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电离方式不同,且与前面第二章有联系,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这一节的难点是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二、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学法:小组探究学习、讨论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反映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和交流学习上,让学生对Al(OH)3的两性产生质疑,并亲自参加探究实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求知的心里倾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通过课前温习Al、Al2O3分别与盐酸和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引起学生思考Al(OH)3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通过类比分析为书写Al(OH)3与盐酸和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提供参考。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胃药——胃舒平药片(复方铝酸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Al(OH)3的两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试剂运用实验的手段验证猜想,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制备Al(OH)3的两个方案,分工协作验证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实验时小组内成员有专门负责记录整理学案的,在进行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到讲台前讲解,且小组成员间互相补充,实现小组合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和板书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体会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快乐。通过制备实验失败小组的实验重现,让学生直观的观察,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探究和认知过程,大家一起帮助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进一步验证猜想提供支撑,体现全体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本节内容中从Al(OH)3电离的角度分析问题难度较大,课前安排各组学习小组组长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讨论等方式将问题解决,课上安排组长为本组成员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小组成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讲解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分析问题后鼓励学生,设计教学环节让小组间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并对+3+-+3+--3+各小组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