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对苏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的几点质疑江苏省盐城中学卢广庭邮编:224001电话:(0515)8314012E-mail:yclgt@内容摘要本文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少数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对个别篇目内容理解的思想观念的滞后,部分习题编写中的因循守旧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教材编写也要与时俱进的观念。关键词与时俱进质疑苏教版语文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教材。对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2001版人教版教材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编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可是,到了2004年,苏教版语文教材,却把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只理解为比照关系一种,并在教学重点提示中,要求学生理解“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两种教材说法的谁是谁非,我们只是认为,苏教版教材早已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进教材,那么,我们还是以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对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作多样化的理解吧。不过,鲁迅童年的乐园是百草园,对进三味书屋读书还是惧怕的,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那么,就让我们和同一个单元的另一篇课文《三颗枸杞豆》“比较阅读”吧。在《三颗枸杞豆》中,“我”童年的乐园是门前山谷里的小树林,但是,“后来,我很不乐意地被爸爸送进了学校,整天坐在窄小的木桌前盯着书上黑乎乎的汉字”。看来,“我”也是惧怕读书的。其实,爱好在大自然的“乐园”中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又有哪一个小孩刚被送进幼儿园时不哭闹几天呢?值得质疑的还有《三颗枸杞豆》中的一个“探究·练习题”。“我”童年的乐园是门前山谷里的小树林,鲁迅童年的乐园是百草园。他们的童年各“乐”在哪里?这“乐”与以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探究·练习一)对这道题,编者是这样解答的:“我”乐在山谷里的小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游玩,捉金巴牛、蝴蝶、掏雀儿蛋……鲁迅的童年“乐”在百草园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动植物,可以看,可以听,做各种各样的活动:翻砖头、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在雪地上捕鸟等,还有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总之,他们都“乐”在大自然里,“乐”在大自然里做自己想做的事。童年的乐趣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以后成为植物学家与小时候的“乐园”和爱好是有着内在关系的。鲁迅先生长大后先学医是因为父亲的病给他刺激,后来走上文学之路是为了唤起更多的民众,这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

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xiangzhid56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0-03-15